现将2025年3月1日至31日公布施行的法规政策综述如下:
一、中办、国办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促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强化产业联农带农。二是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换购合格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建设,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改造成为新型商业场所。
二、中办、国办出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方案》对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进行了部署:一是在建设标准方面,提出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二是在建设内容方面,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改造提升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田间设施短板弱项。因害设防,合理采取岸坡防护、防风防沙等工程措施,提高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能力。三是在建设布局方面,提出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开展建设;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区、沿海内陆滩涂等区域,禁止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护红线、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牧区域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还强调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护。
三、中办、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意见》针对当前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了8项具体监管举措:一是完善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优先采购附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食用农产品;加快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协作和执法合作机制。二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完善特殊食品注册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三是加快建立食品贮存监管机制。加强食品贮存安全监管,依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贮存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要求。落实食品贮存主体责任,食品贮存主体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必备的食品贮存条件,实施食品贮存全过程记录,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食品贮存属地管理责任,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对温度、湿度等有特殊要求食品贮存业务的,应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四是加快建立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五是健全食品寄递安全和配送安全管理。强化食品寄递安全管理;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六是加强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压实网络食品销售从业主体责任,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要按规定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入网销售主体资质,规范主体信息、食品信息刊载公示,依法对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展示、药物残留检测等进行检查把关;加强入网销售行为过程管控,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置。主播及其服务机构要规范开展营销活动,依法对其推荐的食品进行查验。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从业主体明知或应知产品违法但未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强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协同治理。七是健全餐饮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协同管理。八是完善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进口食品部门监管联动;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制度。
四、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
《通知》(交规划发〔2025〕17号)明确,一是扩大补贴范围,支持国三、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对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货车、提前报废并更新购置国六排放标准货车或新能源货车、仅新购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货车,按照报废车辆类型、提前报废时间和新购置车辆动力类型等,实施差别化补贴标准。二是补贴政策实施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三是补贴标准,提前报废中型老旧营运货车最高每辆补贴2.5万元,重型老旧营运货车最高每辆补贴4.5万元。新购国六排放标准营运货车的,中型货车每辆补贴2.5万元,重型货车最高每辆补贴6.5万元;新购新能源营运货车的,中型货车每辆补贴3.5万元,重型货车最高每辆补贴9.5万元。仅新购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每辆补贴3.5万元。
五、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等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的公告》
《公告》(2025年第2号)新发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两项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当向消费者展示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的规范展示要求:一是新标准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二是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三是对食品中的致敏物质要求必须强制标示。四是食品营养标签中强制标示的营养素种类将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
六、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
《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9号)共48条,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框架下,细化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细化审查标准。将《条例》规定的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细化为66项具体情形;明确例外规定中“没有对公平竞争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合理实施期限”等概念的含义,防止例外规定被滥用,损害市场竞争。二是健全审查机制。对起草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程序和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方式和范围等。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督促整改、约谈、书面提醒敦促、行政建议等处置措施,并与反垄断法做好衔接。
七、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条例》共5章37条,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的主要亮点:一是在规范支付行为、强化支付责任方面,进一步明确付款期限,明确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的款项支付期限要求,特别是规定大型企业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进一步完善非现金支付方式,明确规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明确对无争议款项的付款义务,增加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易,部分存在争议但不影响其他部分履行的,对于无争议部分应当履行及时付款义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应当支付逾期利息。二是在强化实施保障方面,设“法律责任”专章,明确国有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恐吓、打击报复和其他违法行为,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要求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公开承诺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付款期限与方式。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