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绽放”了31天的首届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在人们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一个月的时间里,超60万人次入园参观,超千万人次转发关注,首届园博好评如潮,绿色黄石深入人心。
“首届就要首位”,意味着必须肩负起引领示范、担当标杆的重任。首届省园博会,从选址到设计、建设,再到如期开放、日常管理,都已成为黄石开启绿色之路、深植生态之根、谋求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成果,全民共享。园博盛会虽然短暂,但“园博效应”持久延续。一届园博会,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节日,更将成为黄石城市走向绿色崛起的新起点。
一
一个城市,一届园博,一座公园。从规划设计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共建共享、永久惠民”的理念,把园博园作为永久性城市公园、地标性城市景观进行打造。
1200亩永久性园林景观、1个生态主展馆、45个特色展园,园博会把当下中国城市建设最新、最绿、最优的理念带到了黄石。“灵秀融黄石、一园览荆楚”的园博园,化身为黄石的城市客厅和花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第一选择。
不只是眼前的风光,园博会同时还为黄石市民带来了巨大“生态福利”。
园博园选址乌泥滩,这里曾是一片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废弃地,是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生态环境最薄弱的区域。建设园博园,变“废”为“景”、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一举补齐核心区“生态短板”,还为全体黄石市民人均新增绿地0.2平方米,每年释放氧气3万吨、吸收烟尘4万吨。
更大范围里,以园博会为引爆点,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倒逼月亮山隧道、园博大道建成通车和鄂东医疗中心、奥体中心、地质馆等核心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进一步拉开黄石大城骨架。
同时,将园博园建设及所在的新区建设作为黄石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战场,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完成黄石城市内核的再造与新生。
二
黄石,因园博而生动。园博的建设,不仅在昔日荒芜的大冶湖畔,变出一座气象万千的生态公园,更倒逼黄石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全新的快车道。
园博园建设期间,全市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市民园的义务植树、认建认养活动,劲牌、美尔雅、东贝等本土企业以及湖师、理工等高校主动建园;园博会开放期间,千余名高校学子开展志愿服务、争当文明使者,形成了全民建园博、兴绿色、爱生态的良好氛围。
园博,如一台强劲引擎,加快了黄石换道超越速度——
“五城同创”不断升温,以园博为契机,在全市掀起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实现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城市功能的不断提档升级;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9月黄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在全省13个考核市州中排名第五,第三季度全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70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比下降近十个百分点;
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强力推进,48个分布在黄荆山、长乐山等山体的矿山塘口,全部限期予以治理恢复,修补历史伤痕,为青山添绿;
“五水共治”全面启动,建立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黄石。
看得见的变化,是水清、地绿、天蓝、气爽的宜居环境;看不见的变化,是黄石城市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华丽蜕变。
三
园博不仅要给市民呈现一场绿色“盛宴”,更要让市民在参与和共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中,提升环保意识,坚定黄石走绿色与生态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这里变化很快,我有信心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来,所以愿意留下来发展。”30岁的胡志明从小在四棵长大,园博园建在了家门口,他也选择从外地回到黄石,开始全新的职场之路。
“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想看,一辈子都想不到,黄石会变得这样美!”88岁市民徐招娣坐着轮椅,连着3天让家人送她到园博园参观,一路慢慢地走、细细地看。
“真漂亮!黄石变得让人认不出来!”出席园博会开幕仪式的韩国议政府市市长安炳龙频频竖起大拇指。2011年,安炳龙曾来黄石。一晃5年,黄石变化让他惊诧不已。
园博的绿色魅力,还让全国各地投资商看到了黄石“生态立市”的雄心和决心。会展期间,300名国内外客商慕名来到黄石,总投资242多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为黄石城市的换道超车蓄积力量。
首届省园博会,是黄石绿色转型之缩影。“共建共享、凝聚合力”,从园博园出发,人们能看到未来黄石城市的绿与美!(杜鹏)
“首届就要首位”,意味着必须肩负起引领示范、担当标杆的重任。首届省园博会,从选址到设计、建设,再到如期开放、日常管理,都已成为黄石开启绿色之路、深植生态之根、谋求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成果,全民共享。园博盛会虽然短暂,但“园博效应”持久延续。一届园博会,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节日,更将成为黄石城市走向绿色崛起的新起点。
一
一个城市,一届园博,一座公园。从规划设计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共建共享、永久惠民”的理念,把园博园作为永久性城市公园、地标性城市景观进行打造。
1200亩永久性园林景观、1个生态主展馆、45个特色展园,园博会把当下中国城市建设最新、最绿、最优的理念带到了黄石。“灵秀融黄石、一园览荆楚”的园博园,化身为黄石的城市客厅和花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第一选择。
不只是眼前的风光,园博会同时还为黄石市民带来了巨大“生态福利”。
园博园选址乌泥滩,这里曾是一片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废弃地,是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生态环境最薄弱的区域。建设园博园,变“废”为“景”、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一举补齐核心区“生态短板”,还为全体黄石市民人均新增绿地0.2平方米,每年释放氧气3万吨、吸收烟尘4万吨。
更大范围里,以园博会为引爆点,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倒逼月亮山隧道、园博大道建成通车和鄂东医疗中心、奥体中心、地质馆等核心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进一步拉开黄石大城骨架。
同时,将园博园建设及所在的新区建设作为黄石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战场,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完成黄石城市内核的再造与新生。
二
黄石,因园博而生动。园博的建设,不仅在昔日荒芜的大冶湖畔,变出一座气象万千的生态公园,更倒逼黄石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全新的快车道。
园博园建设期间,全市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市民园的义务植树、认建认养活动,劲牌、美尔雅、东贝等本土企业以及湖师、理工等高校主动建园;园博会开放期间,千余名高校学子开展志愿服务、争当文明使者,形成了全民建园博、兴绿色、爱生态的良好氛围。
园博,如一台强劲引擎,加快了黄石换道超越速度——
“五城同创”不断升温,以园博为契机,在全市掀起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实现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城市功能的不断提档升级;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9月黄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在全省13个考核市州中排名第五,第三季度全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70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比下降近十个百分点;
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强力推进,48个分布在黄荆山、长乐山等山体的矿山塘口,全部限期予以治理恢复,修补历史伤痕,为青山添绿;
“五水共治”全面启动,建立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黄石。
看得见的变化,是水清、地绿、天蓝、气爽的宜居环境;看不见的变化,是黄石城市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华丽蜕变。
三
园博不仅要给市民呈现一场绿色“盛宴”,更要让市民在参与和共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中,提升环保意识,坚定黄石走绿色与生态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这里变化很快,我有信心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来,所以愿意留下来发展。”30岁的胡志明从小在四棵长大,园博园建在了家门口,他也选择从外地回到黄石,开始全新的职场之路。
“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想看,一辈子都想不到,黄石会变得这样美!”88岁市民徐招娣坐着轮椅,连着3天让家人送她到园博园参观,一路慢慢地走、细细地看。
“真漂亮!黄石变得让人认不出来!”出席园博会开幕仪式的韩国议政府市市长安炳龙频频竖起大拇指。2011年,安炳龙曾来黄石。一晃5年,黄石变化让他惊诧不已。
园博的绿色魅力,还让全国各地投资商看到了黄石“生态立市”的雄心和决心。会展期间,300名国内外客商慕名来到黄石,总投资242多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为黄石城市的换道超车蓄积力量。
首届省园博会,是黄石绿色转型之缩影。“共建共享、凝聚合力”,从园博园出发,人们能看到未来黄石城市的绿与美!(杜鹏)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突出源头 集中整治超限超载
- 下一篇:突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 确保年底全市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