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社情资讯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农村经济

发布时间:2016-06-28  所属栏目:社情资讯  点击次数:2540  返回上页

       供销社作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近年来,市供销社紧扣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一)整合资源,建立多种合作平台

       1、建立生产者合作平台。2015年12月份,市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打造了一个由合作社抱团形成的生产者联盟,成立时有31家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成员已发展到85家,仍有不少单位要求入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以来,为惠及广大会员,一是积极召开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确立了“农商旅文”融合发展、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思路;二是协商联合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工作;三是推进农村电商培训基地以及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市场”的经销体系,一定程度上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立部门合作平台。商务委、农业、邮政、供销等部门,就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工作,有着紧密联合与合作。3月30日,农业局、供销社、商务委联合召开“互联网+农企”对接会,我市20多家有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供销社电商公司对接,并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邮政局支持供销社在乡镇建立快递超市,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目前已在金牛、灵乡、茗山、陈贵、金湖、大箕铺等6个乡镇建立了快递超市。多部门的合作,对促进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

       3、建立金融合作平台。依托供销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以及与建行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抓好 “裕农卡”的发行业务,实行转帐、存款、取现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裕农易贷”产品,实现小额信用贷款。与邮储银行正在进行协商,开展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精准扶贫贷款业务。金融合作有效地带动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为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保障。

      (二)品牌兴农,打造“农商旅文”特色经济

       按照“农商旅文”相融合、互联网+模式,充分利用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优势,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逐步把专业合作社建成乡村旅游景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养种植+乡村旅游”的基础上,我社精心打造了“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文化”为一体的“农商旅文”融合发展方式。通过以农业产业为基点、文化元素为亮点、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产品销售为落脚点、综合服务平台为载点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打造我市“农商旅文”的特色品牌。目前已打造了阳新县平原村、枫林石田古驿、三元油茶,大冶市保安、金湖、龙凤山庄等10家“农商旅文”项目。其中,阳新县枫林镇石田村,规划投资3.03亿元打造石田古驿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建设乡村特色景点旅游,以“枫林油面”为主打产品,将本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并通过举办“采笋节”、“油菜花节”等项目,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观光旅游。

      (三)创新模式,发展农村电商

       农产品电商是我社运用现代化流通方式,服务我市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必要路径。2015年12月,我社成立了隆达电子商务公司,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服务于本市的农产品销售。控股单位是市供销社,已经与省供销社、大冶市供销社、阳新县供销社达成了股权合作意见,实现联合社的联合发展。利用联合会的平台,已与30多家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产品的购销关系。现在,公司与总社“供销e 家”网点进行了对接,自建了微商营销平台。计划筹备建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体验店,每年组织2次大型本地农产品展销会。通过“市级电商公司+县级运营中心+乡镇电商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四级运作模板,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与社员联系不够紧密,吸引和凝聚农户共创品牌、抢占市场的能力也不够。

      (二)合作社、企业经营能力有待提高。产业融合对合作社、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勇于参与新一轮的挑战。合作社、企业对其本身所在的产业、行业知晓了解,但未必能熟悉、适应、融入另一产业或行业的市场竞争。在三大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打破原有的生产、工作、营销思路,更多地思考如何联动,从而推动产业融合的发生与发展。资本薄弱、创新能力低、灵活性差的企业将会淘汰出局。

     (三)高质量人才匮乏。企业融合和产品融合的现状迫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从业队伍和研发队伍。产业的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创意产业化开发,从业人员的劳动内容发生了转变,从原来只从事耕作种植的农事活动,转变为既从事农事活动又从事服务活动,农业从业者身份的改变,工作对象的改变,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有力的宣传营销推广手法等,这其中众多的角色转换与市场开拓均需要实战经验丰富、能力强、素质高的设计、管理人才。

       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支持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合作社自身主导的产业融合,还是农民或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融合,合作社都可以依托其组织优势,在扩大产业规模、让农民分享增值获益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合作社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社。

      2、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农产品销售是一种基本的市场行为,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是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抓好规模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与帮助,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二是合作与联合,目的是通过上规模、上档次,达到多方共赢。我社正在建立的合作平台,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与电商平台,建议政府给予引导扶持,让更多的农村市场主体能够参与进来;三是建立城区本地农产品集散地,统一储存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充分发挥政府调节机制。农产品销售涉及农民增收与市民食品安全,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府必须发挥调控作用。一是做好产业规划,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特别要统筹规划,不能鼓励村组盲目种养植,造成重复低效的生产;二是扶持企业搞好品牌运作,标准化、品牌化,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识,是提高农产品价值,促进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扶持;三是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商务委、农业、物流等多个部门共同发力,集中解决农产品物流体系、质量监管、品牌打造等实际问题,为农产品销售创造条件。(郭少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