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武汉市供销社:全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2  所属栏目:各地动态  点击次数:81  返回上页

武汉市供销社以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在全市新增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为契机,深入推进“两网融合”,构建再生资源全链条一体化回收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不断提升资源化利用、便民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水平。

聚焦“三化”,完善回收链条

一是前端投放智能化。支持传统回收企业创新发展,探索智慧化回收模式,实现企业平台化、电商化转型升级。引入上市企业“爱回收·爱分类”,新增智能回收箱,链接“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智慧应用,开发感应开盖、语音提醒、识别计量、智能称重、兑换金额等功能,分类数据自动监控,大力提升智慧化水平。

二是回收站点体系化。将智能回收箱作为重要补充,制定《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2018-2030年)》,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为节点、重点企业为枢纽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截至2024年,全市智能回收箱4035台,建成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898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含集散交易市场)46个,培育再生资源重点企业44个,实现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全覆盖。

三是回收利用高效化。引导市场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回收,形成以保洁物业前端回收、回收站点就近回收、分类企业一体回收、利废企业专项回收为主,以定时定点直接回收、绿色积分奖励回收、智慧平台网上回收、低值物品兜底回收为辅的“四主四辅”武汉分类回收模式,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分类的效率。

聚合“三力”,助推产业发展

一是政策支持添动力。制发《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资金扶持实施细则》《新增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项目资金奖补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智能回收箱、规范化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再生资源重点项目等给予扶持。截至2024年,已发放奖补资金近千万元,助力6家企业进入国家级企业资质及华中区项目库的白名单。

二是营商环境激活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流通企业在武汉开展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建设,组织申报国家财政资金、超长期国债支持项目和银企对接会、业务供需对接会;引导回收龙头企业与分类承包企业对接,促进可回收物应收尽收;聚焦智能回收箱落地、回收车辆路权保障等问题,协同多部门建立收运车辆白名单,规范车辆涂装,统一标志标识,办理禁行区域通行码。

三是回收产业聚合力。大力培育龙头,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格林美武汉城市矿山低碳循环产业园,回收利用废弃电子产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弃大件家具和退役动力电池等,年均处理报废汽车25万吨、电子废弃物5万吨,回收动力电池5万吨。设立全国唯一专业从事城市矿产的交易机构,年均交易量400余万吨,交易额近20亿元。开发上线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及“汉回收”小程序,2024年平台交易额破百亿。

聚力“三民”,推动共同缔造

一是回收服务便民。规范化回收站点信息全部上线“汉回收”小程序,与线下智能投递、预约回收形成互补,将回收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引导企业针对孤寡老弱等行动不便人员开展上门回收、参加全市“专项回收日”活动,真正做实做优便民服务。

二是积分兑换惠民。创新“智慧分类+生态圈”模式,将智能回收箱纳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套设施,通过投放产生积分,用于周边商圈购物、停车、物业服务等支付场景。在汉阳区汉荣苑小区试点以来,投放参与率达95%,兑换积分超52万,在推动居民分类投放习惯养成的同时促进了周边商业发展,形成共同缔造和谐商圈经营环境和美好宜居环境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市智能回收箱月均可回收物超4200吨,返现200多万元。

三是美化环境利民。协调城管、房管部门,集并设置回收箱,实现可回收物全品类一站式投递,大大减少由于乱翻垃圾、乱堆废品导致的垃圾暴露、异味扰民等问题,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有偿回收,引导市场主体回收废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全市供销系统回收农村生活垃圾7万余吨、废旧农膜3000余吨、农药包装废弃物160余吨。

来源:武汉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