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供销社以管理好储备粮以及国家政策性托市粮,服务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收储、销售、贸易、研发于一体的粮食供应商为目标,推动荆粮集团高质量发展。
传统粮食业务更巩固。开展原粮贸易2.4万吨。铁路专用线完成货运量30万吨,其中20万吨为粮食产品,创铁路专用线建成使用后的历史记录。维护区域性粮食安全,完成省、市级4.4万吨政策性粮油安全储存和2万吨粮油轮换任务。
优质稻谷种植更广泛。推进优质稻米工程,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收购,开展订单种植,发展优质粮源基地8万亩,推进优质稻品种试验示范,在种植条件好的乡镇建设试验示范高产特优和高产特色带动基地15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全国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实现粮食种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粮食精深加工更科学。开展粮食精深加工,与科研院校合作,向食品加工领域拓展,推进稻米深度加工、综合利用,提高粮食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开展“放心供销”品牌服务,以“农谷村”“荆粮1、2、3号”“月珠牌”建设等依托,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
粮食储藏技术更安全。北郊粮库与武汉轻工大学舒在习教授团队合作,联合开发、试验动静态隔热绿色储粮技术,成为全国59家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粮库之一,科学化管理粮食收储工作。
粮食销售市场更广阔。通过优化物流服务,增加电商交易体量,开拓两广、云贵川渝粮食市场。推进粮食产品“四进工程”,即进中央、省、市、区四级党政机关食堂,进国家、省属高校及市、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大型工业企业食堂,进惠民农贸超市及国内知名连锁超市。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立足荆门粮油资源禀赋优势,推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坚持不懈地健全供销企业销售粮食、荆粮集团收储和加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粮食的全产业链,形成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粮食的荆门供销为农服务新模式,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出贡献。
来源: 荆门市社
- 上一篇:三举措推进供销改革发展
- 下一篇:团风县着力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点 “首席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