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鱼县供销社本着改造自我,服务“三农”的宗旨和要求,致力于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服务乡村振兴,2020年以来,借助正在开展的消费扶贫政策,县供销社主动作为,先行探索,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在促进农产品上行和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供销社形象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组织科学谋划对接消费扶贫,不等不靠。
(一)第一时间谋划。2019年年底,根据咸宁市供销社对接消费扶贫方案,县供销社决定探索出一条嘉鱼县供销社对接消费扶贫的具体路径,县社党组组织多方调研,决定利用原社有资产西正街老长隆商店,在人流密集的老城区开设农特产品超市,促进农产品上行,探索对接消费扶贫,由于突发的疫情,商店装修完毕刚准备开张就搁置了。
(二)第一时间对接。2020年年初,省扶贫开发办、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供销合作总社等13部门联合出台的《湖北省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结合供销社健全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销售流通,嘉鱼县供销社在党组书记危红霞的带领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力向县委、县政府争取对接消费扶贫工作。同时,经过多次调研,今年5月,嘉鱼县供销社决定与王国雄合作,先期投资100万元,新组建了嘉鱼富德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嘉鱼扶贫馆,以县供销社全资投资的电商公司占股35%,嘉鱼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占股65%的模式开展运营。同时,由嘉鱼县供销社积极对接国家、省、市消费扶贫平台,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产品29个,并逐步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上架扶贫产品。同时多渠道积极宣传供销扶贫平台和扶贫产品,与汉麻、金盛兰等企业和县直各单位合作。
(三)第一时间建馆。为进一步加强对扶贫馆的管理,为市民营造更舒心的购物环境,对外营造良好的嘉鱼形象,8月初,嘉鱼县供销社将扶贫馆移址到了县供销社一楼,位于城区主干道上,并正式挂牌为“嘉鱼扶贫馆”。嘉鱼扶贫馆陈列着来自嘉鱼县8个乡镇的80多种特色农产品,目前累计向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各大企业等销售额已超千万元。时隔多年,县供销社再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借助有利时机发挥了助力消费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服务“三农”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供销社的形象。
二、深入分析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势利导。
疫情管控期间,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农村生活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在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工作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是龙头企业带头保供作用明显。在疫情管控期,系统内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社和县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大力发挥了粮食、蔬菜、蛋奶等的保供作用,持续保供2个月,体现了国家队和主力军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作为。
二是供销基层组织服务最后一公里作用明显。村级综合服务社、基层社等发挥了农资供应的巨大作用,保证了全县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新街镇供销社负责人王国雄主动与外地对接,调取农膜、化肥等农资到嘉鱼,并实施配送服务,陆溪镇供销社负责人汪平帮助有需求的农民联系调取农资。
三是县社指导复工复产有效得力。3月份,根据县防控指挥部安排,嘉鱼县供销社承接蔬果类企业的复工复产指导工作。我社对湖北嘉珍、鸿富公司和企业多次上门进行复工复产指导服务,积极为湖北蔬联农业外地人员复工、农耕机器调配等进行衔接服务。直接指导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各企业和蔬果类专业合作社在春耕生产前顺利复工复产。
四是供销系统爱心凝聚力量强大。系统内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纷纷伸出援手,富德蔬菜联合湖北供销惠侬集团,连夜加班加点整理打包新鲜蔬菜包运送到江岸区、硚口区的居民小区家门口,累计向武汉、咸宁等地捐赠蔬菜45吨;绿诚蔬菜专业合作社捐赠泥蒿、萝卜、莲藕等蔬菜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金盛兰公司、社区等,价值6万余元;长江滩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蔬菜协会各经纪人累计捐赠蔬菜到武汉、黄冈、咸宁等地1000吨蔬菜;系统内水产专业合作社将嘉鱼的鲜鱼送到了武汉市民的餐桌。
结合“六大”活动,县供销社对疫后供销社发展开展了深入大讨论,疫情虽然对一、二、三产业都带来了冲击和风险,但因为在疫情期间的主动作为,县供销社对于整合资源在消费扶贫工作中大显身手充满信心。扶贫馆建立后,县供销社在农村保供、城区保供、农产品销售和流通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
三、发挥供销系统优势整合资源,克难攻坚。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近年来,嘉鱼县供销社结合“四个创新”,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高基层社发展质量,改造薄弱基层社,创建标杆基层社,打造面向农民的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扩大基层组织数量,创新发展村级基层社,积极吸纳农民入社,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加大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工作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加强规范、加大联合。目前已在全县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6家);在全县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56家,新型庄稼医院19家;领办各类行业协会7家;已完成了9个基层供销社的恢复重建(其中,基层标杆社5家),全县乡镇供销社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村级基层社7家。
(二)整合系统资源发挥的作用。目前,县供销社系统内1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粮油、蔬果、水产、肉禽几乎全部种类,其中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生产,例如三湖茶麻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贫困户就业,还帮助贫困户发展苎麻生产。整合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一方面可以更好发挥县供销社的职能作用,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同时指导本地农业产业化良性发展;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扶贫馆直接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今年6月份,陆溪镇花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易文杰家十几棵树的黄桃滞销,两口子都是残疾人,本来生活有所好转,由于黄桃滞销,面临返贫风险。扶贫馆负责人王国雄了解情况后,亲自走访,并帮助其销售黄桃,11月份,新街甘蔗滞销,影响不少甘蔗农,其中也有部分贫困户,扶贫馆帮助新街甘蔗运输到咸宁销售。扶贫馆里不仅集中销售了几乎全部的嘉鱼农产品,还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美化了嘉鱼形象。之前农户口中不值钱的、吃不完的一些“土”产品,摆在馆内摇身一变,成了能代表嘉鱼形象的农特产品,不仅价格提高了,产品本身价值也提升起来,获得了农户们的一致好评。
借力消费扶贫政策的东风,嘉鱼县供销社的主动作为构建了多方共赢的有利局面,但困难依然存在,下一步,还将探索扶贫馆更好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建立长效机制,对接乡村振兴,为服务“三农”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
来源:嘉鱼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