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第四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召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专家、研学专家和学者们再度共聚黄石——地矿科普研学高峰论坛在行业内的关注下举行。
举办专业领域论坛是历届地矿科普大会的“传统项目”。由于持续举办大会,坚持践行地矿科普,不断探索地学研学,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高峰论坛在行业内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6名专家学者围绕地矿科普研学这一主题,结合各自领域相关研究,进行经验交流。
进行研学型地学旅游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 许涛
地学研究研什么?如何研?
许涛围绕地学研学概念与类型、地学研学研什么、地学研学如何研、针对普通游客的游学、研学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地学研学进行深入剖析。
许涛表示,地学研学是以地质、地理景观为载体,以地学文化为内涵而开展的户外体验式教育旅行活动。地学旅游是以地质、地理景观为主要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文化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人地关系认知、满足游客身心愉悦为宗旨,以观赏、科考、研学、探奇、康养、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是景区提质升级的突破口。黄石地矿文化历史悠久,开展地学研学旅游条件得天独厚,黄石可以地矿景观、地理构造等内容为载体,大力进行研学型地学旅游的实践。
以“研”为核心
以“学”为目标
湖北省校外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胡甫清
胡甫清表示,研学旅行以“研”为核心、以“学”为目标、以“旅”为载体、以“行”为实践,注重体验、体悟、体认、体行。现代研学的目的在于研得清晰,学得有趣,旅得精彩,行得酣畅。
本次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的召开,就是以顶层设计和学术引领牵头,搭建平台,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体现,符合教育方针、规律和时代特点,为黄石今后科普研学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聚集优势做好“两最”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红军
李红军一直以来尤为关注,并亲身参与到黄石地矿研学探索发展之中,本次他更是以《黄石地矿科普研学思考》为题,和大家分享他的所思所想。
在李红军看来,黄石地矿研学优势明显,主要集中于资源和文化。资源上,是中国地矿研学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是世界著名矿藏及矿物产地。文化上,黄石矿冶文化深厚悠远,工业遗存众多,被誉为“中国鲁尔”。
如今,黄石再添一优势,持续举办地矿科普大会,成功塑造“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城市新名片。与此同时,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初具规模,初步打造黄石地矿科普路线,将各类资源以点串线。
“然而,也还是存在着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李红军说,如何做好黄石地矿研学,核心与关键一定是要做“最黄石”、“最地矿”的研学,紧密联系黄石地矿资源和矿冶文化特色,牢牢抓住黄石地矿自身特色,即最古老的铜矿,最早科学开采的中国铁矿,最著名的红硅钙锰矿晶体产地,以及全球唯一的古代——现代矿业展示对比。
李红军建议,打造矿业、矿床、矿物三条小型研学路线,围绕一纵一横打造两条大型研学路线,围绕“最黄石”“最地矿”加强地质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黄石地矿研学特色化发展。
地矿研学发展前景广阔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 张忠慧
张忠慧认为地矿研学是文旅融合的最佳方式之一,“研学旅行化,旅行研学化”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研学活化了教育方式,增加了科技含量,强化了文化体验,增强了产品内涵。地矿研学旅行在于勾勒出动人的地矿画幅,活化遗迹、遗址和遗产。
地矿研学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旅行模式,其“寓教于游”的特点,将成为文旅融合、深度体验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加之有强大的学科支撑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它可以在任何一个有地质环境现象的地方开展,生命力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黄石除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博物馆外,地矿研学旅行还可以在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地开展,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张忠慧认为,黄石是最有可能破题地矿研学的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希望。
打造精品研学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 刘福江
刘福江表示,黄石矿博园作为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地学知识,地学游乐,矿晶文化,科普研学等体系形式,已逐步形成地矿旅游、地矿研学、地矿文创的中心基地。
当前,黄石应充分利用黄石矿博园的研学基地优势,进一步完善国家矿山公园等地矿科普旅游线路,开发更加有趣的研学课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探索形成激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科技让地矿研学更具魅力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宋小波
以《VR/AR技术在地球科普研学中的应用》为题,玩高科技出身的宋小波的演讲独具一格,分享了不少科技运用与地矿科普中的成功案例,令人眼前一亮。
他表示,地矿科普确实是要依托地矿资源,但并不能局限于此,要超越它,为其注入文化内涵,VR/AR技术在地矿科普研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内容更具表现力,令整个科普更具吸引力。
“很显然,传统说教式的科普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形式了。”宋小波说,通过技术升级,改变研学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宋小波说,在研学过程中,最重要是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才是驱动他们主动去学的内核动力,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多重体系,提升艺术表现力,以此来增强孩子们兴趣,让他们全方位感受地矿科普的魅力。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2021年高考报名时间确定
- 下一篇:天津路人行天桥昨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