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四新”经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9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252  返回上页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的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黄石港区委区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的目标。通过努力,全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居民幸福指数得到较大提高。今日起,黄石日报推出“聚焦黄石港‘幸福城区’建设”系列报道,从多个方面探寻黄石港区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立冬刚过,黄石港区一场疫后经济回暖、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来。

位于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的“湖北金划算”,虽然只是“后起之秀”,但目前对接、注册进入“湖北金划算”的企业纷至沓来。

“湖北金划算”是金划算集团旗下互联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的产业园,涵盖园区建管、招商运营、产业基金、企业孵化、人力资源、财税咨询等诸多功能。目前,产品及服务已渗透到快递、餐饮、制造、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领域。

“这个今年3月进驻黄石,4月1日开始运行的企业,到目前已招商120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意想不到!”说起“湖北金划算”的发展,黄石港区发改(商务)局副局长黄志军甚是感慨。

“湖北金划算”总经理助理胡全明兴奋地算了一笔账:“今年是起步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全年税收可达6000万元以上;到明年以后,每年的税收可达5个亿左右。”

这种不需要场地却能带来巨大税收的电商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黄石港区致力发展的目标。

早在几年前,黄石港区就提出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四新”经济;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如在新业态上,黄石港区依托湖北师范大学,成立了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致力于打造产学结合、培育新型人才。该平台规划面积达13600平方米,目前已有武汉金海樽、中南天华等100多家“四新”企业入驻,从业人员300余人,全年收入可达10亿元,成为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引擎,也是黄石港区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

作为老中心城区的黄石港,发展空间有限。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黄石港区把“楼宇经济”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有19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1000多家,涵盖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孵化等诸多服务业,成为“立起来的开发区”。

黄石港区招商办主任曹桂兰介绍,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和促进楼宇经济向特色化、专业化迈进。在良好政策激励下,黄石港区的楼宇变得越来越“全能”。黄石双塔万达写字楼单套面积最小60平方米,具备办公面积可分可合的组合功能,无论企业的大小都能够入驻。

楼宇经济有力地带动了全区服务业的发展,较好地凸显出空间经济效益。以摩尔城为核心的武汉路商业圈、以万达为核心的黄石港商业圈,商业氛围日益浓厚。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为破解疫情带来的影响,促进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今年4月,黄石港区出台了促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服务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互联网+”的主要内容有:互联网+商贸业、互联网+物流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业、互联网+家政服务业、互联网+养老服务业、互联网+科技服务业、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跨境电商8个方面。黄石港区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育形成线上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30亿元的企业2家;年缴纳税收超1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发展需要政策保障。去年,黄石港区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十二条措施》等多项保障措施,为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更需要真情服务。区委书记徐莉,区委副书记、代区长严荣勇,带头深入企业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刚入驻的企业,黄石港区除简化公司注册手续外,还注重优化纳税服务。对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未超10万元、季度销售额未超30万元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区政府每年设立“互联网+服务业”发展专项预算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特色园区建设及重点工作政策兑现。

今年8月,省发改委在对2019年度服务业发展情况评估中,黄石港区考评得分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奖”。而这,是黄石港区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目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0%。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占比达到90%以上。

沐浴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黄石港区未来发展无止境,未来更可期。(吴高斌 陈涛)

来源:[黄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