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厚植爱国情怀 强壮道德风骨

发布时间:2020-07-22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1924  返回上页

——黄石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综述

浩浩长江之滨,千年炉火不灭,文明底蕴积厚流光;巍巍南山之巅,百年风雨洗礼,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立根溯源、凝心铸魂。黄石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厚植爱国情怀、强壮道德风骨,让我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工业城市,因信仰而更加兴盛,因文明而愈发美丽。

一面旗帜引领一座城

非学无以治国安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全国全党全人民的思想旗帜,更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指路明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黄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30次,集中研讨19次,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向高处看、往实里走。

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重点在群众,活力在基层。

“这下方便了,足不出户也能听宣讲学理论!”下陆区团结社区73岁的老党员陈海英,腿脚不便,听说社区微信群里及时发布了党课学习视频,马上拉着老伴儿一快学习收看。 

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我市组织“一团多队”,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新时代 我的城”主题宣讲,创新开展“百名第一书记下基层”理论微宣讲。结合事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点赞黄石·讲述精彩”百姓宣讲活动,讲出变化、讲好优势、讲深文化、讲足底气。运用新媒体和社区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播基层好声音,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引领干部群众将爱国报国志向,转化为建设家乡、发展黄石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一群人感动一座城

群星耀东楚,德润千万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指出: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

“刘伦堂的事迹令我震撼,我们要以刘伦堂为标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为实现黄石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位于老鹳庙社区的“时代楷模”刘伦堂事迹陈列馆早已成为市民青睐的“精神景点”,不时有党员、师生等群体慕名参观,且深受感动和鼓舞。

通过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评选机制,打通典型推荐渠道,评选推荐出黄石楷模(好人)278人(组),市级道德模范76人(组);荆楚楷模68人;中国好人30人,时代楷模1人。建立起类别丰富、梯次鲜明的“典型库”,成为这座城市取之不尽的精神粮仓。

一群人感动一座城,也召唤一座城。

“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那些永远‘躺’在越南的战友。我还活着,就一定要为社会多作贡献,回报党恩”。在“党建引领·红色军魂——老兵故事汇”现场,“黄石楷模”、退役军人吕东的真挚讲述,让在场退役老兵湿了眼眶,也激发起他们建功新时代的斗志。

今年来,黄石仅身边模范好人学习活动就组织了173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18万人次,让道德典型的事迹广泛传扬、深入人心。此外,还通过媒体宣传、专题展览、故事汇巡演等形式,掀起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热潮,形成崇尚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

一套礼仪教化一座城

文明礼仪,成风化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要求,要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情风俗,黄石针对入学、就业、结婚、祭祀等每种礼仪的主题和对象的差别,不断丰富仪式教育内涵和程序,巧妙将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设计出18种不同礼仪规范,大力开展“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教化群众,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

点朱砂、拜父母、过知礼门……新星幼儿园的“启蒙礼”上,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整齐划一地作揖行礼,让台下的父母大为感慨:“启蒙礼既让孩子懂得了感恩父母,也让我们体会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奏国歌、升国旗、赠宪法、齐宣誓……黄石二中的“成人礼”上,庄重且丰富的仪式,让高三学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公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激励着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大冶有色公司20对“金婚银婚”夫妇庆典礼仪上,增加了向劳模授牌的仪式。一对父子两代劳模同时上台,父亲将自己获得的全国劳模奖牌传授给厂级劳模的儿子,这一场景,激荡起人们心中的层层涟漪。

在城市,深入推动文明礼仪进校园、进机关、进窗口、进企业、进社区,将市民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日常规范,细分为20类49种,并一一列举,订制成《市民公约》,走上街头发放给市民,呼吁倡导共同守约;在乡村,由祠堂转化而来的文化礼堂展示乡风民俗、村规民约、祖训家规,设立乡贤榜、孝悌榜、学子榜,记载家族中历代和当代艰苦创业、兴利除弊、造福乡梓、贡献社会的名人轶事,让年轻后代在传统文化、家国一体的氛围中感知正能量。

一场创建提升一座城

依托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黄石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学习体验、瞻仰缅怀、诗歌朗诵等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不断涵育城市文化底蕴和道德风尚。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情怀。“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7月19日,曾国藩家书在“传承中华家风 弘扬家国情怀”黄石市2020年度家风家教主题教育活动现场朗朗响起。诵家书、说家教、写家训、唱家歌,弘扬孝老爱亲、倡导尊师重教,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推动中华家风、家国情怀的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信念。黄石港区胜阳港社区772号楼,住户换了一茬又一茬,21户居民始终如一地守望邻里亲情,信守卫生公约,接力打扫楼道,40多年如一日,诚信家风薪火相传,文明楼风代代为继。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追求。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引领,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十大文明引导行动,开展“文明黄石社区行”80余场、“我们要好好停车”系列直播活动28场,实施“礼让斑马线 好好过马路”直播活动50场,组织召开诚信“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6场,聚焦乱停车、乱张贴、乱扔垃圾、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曝光和惩罚不文明行为。同时,切实发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的积极作用,加快《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出台的脚步,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文明城市的底色,在一场场火热的全民创建中,越擦越亮。

一首歌曲唱响一座城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这首写自1956年的儿歌伴随了几代人成长,在城市发展变迁中不断传唱,成为黄石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激励黄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谱写新时代赞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努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近年来我市公开出版文艺专著23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300余篇(首),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9项,参加省级以上展览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209件。采茶戏《龙港秋夜》、歌曲《丝潮》、美术《青铜文明》三件作品获得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4人作品入展全国第12届书法篆刻展。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建市70周年等主题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美好新时代·惠民奔小康”“戏曲季·基层行”等为民、惠民、乐民文化文艺活动1029场,举办展演100场、周末百姓大舞台演出45场。积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阅读指数,擦亮“美好新时代·书香满黄石”品牌,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引领,寓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黄石正以做强做大文化企业为目标,以地矿科普大会为载体,打造工业旅游胜地和研学旅行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一道光温暖一座城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黄石按下暂停键,昔日热闹的大街小巷一片寂然。随着一声号召,全市13万志愿红纷纷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社区值守、转运病人、心理疏导,哪里需要去哪里,去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广大党员志愿服务队火速集结,全市257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沉到社区一线,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战斗,成为战斗在防疫一线的“生力军”,涌现出了父子志愿者、老公帮帮团、小区“三轮侠”等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代表。全国文明单位劲牌有限公司向湖北省捐赠抗击新冠肺炎防治中药及资金达1.63亿元,实现支援全省各市州抗击疫情工作的全覆盖;市文明单位城发集团组建“爱心服务队”,累计接收车辆接送服务、室内管道疏通维修、天然气维修等应急求助28000多件次。

入梅以来,汛情频频告急。烈雨如割的长江之滨、大冶湖、富水河畔,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迅速行动、冲锋在前,数以万计的志愿者自发驰援,守堤巡堤、隐患排查、安全救援、捐资运物,同基层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争当防汛抗洪急先锋,保卫江河湖库安澜。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健康指导等主题,黄石如火如荼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有志愿服务团体1230个,注册志愿者51.5万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803个,涌现出黄石港区“爱心满园义工协会”、下陆区“烛光行动”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项目。

如今东楚大地,时时处处都飘动志愿红—他们是这座城市一道道温暖的光,也是这座城市家国情怀和文明风骨之所现。

一拨幼苗茁壮一座城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黄石着力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主导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未成年人教育的“大阵地”,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空间。

发现青少年的兴趣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励他们强素质、长本领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江钰,黄石一中原高二(7)班学生,通过竞职演讲,成功获聘校广播台副台长。读高一时,她就已将播音主持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方向。 在黄石一中,28门选修课和15个社团向学生开放,涉及学科素养、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兴趣特长、锻炼能力等方面,可“任性”选择,尽情体验。

张振启,原武钢矿山技校政治高级讲师、优秀教师。退休后,他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义务传授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验,每次都座无虚席。

近年来,黄石组建由39名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成立“黄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家长学校500所,组建“家教讲师团”“家教志愿者”“‘五老’热心家教”队伍320多支。全市建成全国文明校园1个,省级8个,市级102个。

各职能部门以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络环境、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开展“清朗行动”“暑期集中行动”“护苗行动”。这些平台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构建起家教科学、家风文明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一拨拨幼苗正茁壮成长成黄石未来发展的擎天栋梁。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根植历史、传承创新,黄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心未变、步履不歇,必将继续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为指引,固本培元、正本清源,砥砺强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加强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来源: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