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发改委
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动态管理的原则,
统筹有序推进工业、服务业、
重点项目、建筑业等复工复产。
全市复工复产呈现良好态势,
已审批的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70%以上。
至22日,
黄石港区工业企业全面复工,
企业员工返岗率达80%,
产能恢复达70%左右。
该区共有工业企业1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主要为水、电、食品饮料、服装服饰、医疗卫生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33家,主要为服装、模具加工、印刷印务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前期受疫情影响,该区除联海集团、天邦饲料等6家“停不得”企业保持生产外,其他企业均暂停生产。该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从2月底起,就着手复工复产准备,做到提前谋划、分类指导、破解难题,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该区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服务组,统筹推进相关事项,研究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要求各街道、各经济主管部门, 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收集企业员工、资金、物流、医用物资、岗位空缺等困难诉求,做到科学决策、有序推进。
根据制造业的行业特点,该区采取“分类分时、分区分级、边批边审、先批后验”的方式,指导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对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防疫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无漏洞的企业,加速审批速度;对智能制造、机械加工等人员密度较小、风险较低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方案完整、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先批后验,缩短审批流程;对人员密集型行业,组成专家组对企业进行实地查看,发现不合格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待整改达标后,再实施错岗、错时、分班等形式逐步推进复工复产。
主动对接,破解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题。除了县级领导实行包保外,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对接服务,对疫情期间“停不得”企业,每日收集困难问题和物资需求,协调帮助解决问题。先后解决通行、运输问题12个,解决医疗防控物资一次性医用口罩10万余个、酒精60余桶、84消毒液90余桶、体温计17个;帮助科威自控、网安科技、邦之德牧业等企业解决270余名技术人员返岗难问题;租赁专车“点对点”“一站式”帮助永辉智能、钜晟重汽等工业园企业200余名员工往返过江返岗;主动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桥梁,解决实际到位融资700万元。(黄石日报记者 吴高斌 陈涛)
复工复产电话专线开通
企业要顺利复工复产,解决用工需求是关键。为打通用工服务“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成立复工复产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并开通复工复产电话专线。
在坚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复工复产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优势,为全市复工复产企业提供招工引才、劳动关系维护、扶持政策落实、劳动保障维权、社保登记、工伤认定、稳岗稳工、技能培训等服务。
人社部门用工服务热线:0714-3827887;
政策咨询及诉求处理热线:0714-6516876。
(记者 王若梦 通讯员 谭丽萍)
云喇叭让复工复产“声”入人心
“村民复工复产返岗上班应做好报备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主动出示健康码……”19日下午3时,西塞山区工业园闸口社区的大喇叭开始广播。
“多少年没听过大喇叭了。”社区居民陈玉兰说,现在还在疫情时期,还是大喇叭管用,“喇叭一响都听得见,比手机上发东西清楚通俗多了。”
社区主任石教祥说,大喇叭装好正好赶上复工复产复业,村民们对什么时候能出去上班、怎么出去都想了解,以前村民天天给他打电话,天天有人到社区服务中心来问,“现在把园区指挥部的文件拿来通俗地用口语话播放,大家都知晓了。”
石教祥说他心里还有一本账:马上清明节又要来了,森林防火又成了头等大事,还有创文等一系列要宣传、宣讲的工作,“这个大喇叭后面的用处还大着呢!”
与以往的传统挂在电线杆上的喇叭不同,闸口社区的大喇叭挂在铁塔上,“有专门的程序,坐在办公室用手机就能操作,方便的很。”石教祥说。
“准确来说,这个大喇叭叫智能云广播。”中国铁塔黄石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彬说,疫情防控期间,智能云广播利用覆盖面广、强制收听的特点,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宣传。特别是眼下在村民复工复产、返黄离黄高峰期间,充分发挥“大喇叭”贴近群众、直通基层优势,将疫情资讯、防控知识等内容送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引导村民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记者 易木生 通讯员 蔡玲 徐珊珊)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