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黄石力争2017年如期脱贫

发布时间:2016-01-12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3279  返回上页

       今年两会,扶贫的话题经常被提起。

  政协阳新县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大阳新精准扶贫支持力度”的提案,详细列举了阳新基础设施薄弱、扶贫资金不足等六大难题。民建黄石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建议”的提案,分析了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首先要脱贫。脱贫要靠自身努力,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精准扶贫。


  “十二五”8万多人脱贫

  未来还要帮9.5万人脱贫

  黄石市的扶贫工作主要有大冶、阳新、开发区三个片区,以2013年的数据为基数,全市重点贫困村15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9.8,贫困人口13.2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9.1。其中大冶市1.8万人,开发区1.7万人,阳新县9.7万人。

  “十二五”期间我市有8万多人脱贫,到2017年还要完成9.5万人的脱贫任务。

  大冶市是黄石扶贫开发的“先锋队”,计划2016年实现脱贫;阳新县是“主战场”,计划2017年脱贫;开发区计划2016年实现脱贫。

  总体来说,我市将实现“2017精准脱贫、不落一人,2018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扶贫贵在精准

  对症下药办法多

  帮扶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黄石主要依托精准扶贫来实现。

  首先要明确哪些人群是真贫。市农业局副调研员黄晓辉说,结合我市实际,用“四看”标准确认扶贫对象,一看有没有土坯房,二看有是否改造了厨房和茅房,三看致富能力强不强,四看上学、就医、养老有无保障。

  其后就要分析贫困类型,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真正做到精准扶贫。黄石的做法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我市落实中央精神,提出聚焦六个精准:精准识别准确找出贫困户;精准安排项目,项目要用在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上;精准使用资金,扶贫资金要保证专款专用;精准出台扶贫措施,扶贫措施要到人到户;精准脱贫,要防止被脱贫;因村派人要精准,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合适的工作队。


  阳新扶贫“六难”

  正在逐步解决

  “两会”期间,政协阳新县委员会建议我市加大阳新精准扶贫支持力度,使阳新脱贫建成小康社会。

  阳新是农业大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扶贫资金不足,农村脱贫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六难”:一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二是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资金保障难;三是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化解难;四是血防工作综合治理难;五是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难;六是贫困残疾人脱贫难。

  阳新“六难”如何解决?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黄晓辉说,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阳新本次扶贫目标任务是84个贫困村通村公路里程共计687.5公里,目前已实施完成559.4公里。土坯房改造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引仙岛湖水工程将惠及阳新县。

  针对血防工作综合治理难,我市正在启动富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也正在争取国家项目。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难,针对我市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对象、农村“事实孤儿”、农村特困纯女户、农村特困痴呆傻残及其他特困户,将实施民政福利供养。

  针对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难,建议阳新县要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把真正的贫困户弄清楚,把假贫困户清理出去,同时加强对扶贫队的考核。

  针对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资金保障难,阳新县已有相关政策。


  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扶贫资金使用

  当前扶贫项目资金较多,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民建黄石市委员会认为,当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拨付不够及时,影响扶贫资金效应,比如部分项目前期申报论证不充分、方案不科学,造成项目难以实施,资金难以拨付等。

  还有因为政策执行不够到位,随意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存在挪用套取现象。项目实施不够规范,工程监管存在漏洞。有的项目在申报规划上存在瑕疵,编制项目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和规范性,加之扶贫资金项目与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在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同一项目重复申报,同一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进行申报,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有的项目在实施阶段由于人为因素监管不到位,隐蔽工程量难以准确计量,存在虚假工程量现象。

  黄晓辉说,为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明确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主体、支付制度、公示公开制度,形成了严格的扶贫资金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

  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要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强提高就学、就医、养老保障。

  扶贫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之外的职工住宅,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购买交通工具及通信设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企业担保金以及其他与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权利下放到县级财政,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责任、管理“五到县”,县级财政作为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主体,应对扶贫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扶贫资金应严格执行集中支付制,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抄送统计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扶贫资金的分配及年度使用计划、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情况及责任人要逐级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各级财政、扶贫、审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对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行全程监控。县级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专管员制度,发现违规问题,应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市级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依规依纪纠正,对涉及的党员干部严格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有追究监督责任。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委员声音:

  政协委员罗光志“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可以实现,但不可能完成目标后贫困就消失了。因为贫困是动态的、相对的,比如一个家庭原本并不贫困,但有一人患上重病入不敷出,就可能变成贫困家庭。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生活。

  民革黄石市委会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干部存在错误思想,导致精准扶贫工作进展不够理想。基层组织战斗力薄弱,村集体经济严重不足,一部分村民缺乏致富技能,传统的等靠要思想仍然严重。

  建议市政府及扶贫部门统筹各部门专项规划中的扶贫部分,制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精准扶贫规划,方案精准到人。培育贫困户的“造血功能”,鼓励职业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程贞贞)



[来源:东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