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黄石打造鄂东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发布时间:2016-01-11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463  返回上页

       水泥、钢铁、黑色金属、模具制造……作为老工业基地,黄石制造曾享誉海内外。

  然而,“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这一个个标签也贴在了传统的黄石制造业身上。

  在“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前,黄石制造抢抓机遇促转型,从“黄石制造”转变为“黄石智造”,从打造“五大基地”到发展四类产业,从运用“互联网”思维到振兴黄石制造业发展……如今的黄石正在努力打造鄂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依托丰富资源传统制造业蓬勃发展


  黄石因工设市,因工而兴。

  1974年的一天,大冶铜绿山发现古铜矿遗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黄石的大街小巷。

  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就此翻开。

  古铜矿遗址告诉全世界,黄石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开发史。黄石不仅创造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灿烂辉煌,而且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的国家之一。

  100多年前,张之洞在这里创立铁矿厂,盛宣怀后来扩展为当时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由此拉开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序幕。

  从始于商代的铜绿山古铜矿开采到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汉冶萍”公司,黄石的冶金工业史浓缩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工业文明。

  新中国建立后,以黄石再一次走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承担起了新中国的复兴之梦。根据统计,建市60多年来,黄石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多吨铁矿、8万多吨铜精矿、6000万吨左右的原煤、5.6亿多吨非金属矿,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原材料基地。

  与此同时,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黄石的冶金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蓬勃发展。上世纪以来,依托冶钢、有色、华新等一大批“一五”“二五”期间建设的大型企业资源、人才基础,一批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高速发展的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为黄石延续着“黄老二”荣光。

  然而,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型、传统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黄石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市场萎缩、价格低廉、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利润增幅低于人力成本增幅等矛盾进一步凸显……

  黄石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实现华丽转身“黄石制造”变“黄石智造”


  黄石人,敢想敢干。通过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黄石制造”开始向“黄石智造”华丽转型。

  2015年9月8日,在黄石市中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现场,由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一套绿色EMS(钢轨小车输送系统),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正按预编的程序自动运行。十三位来自日本的专家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设备系统运行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时而做笔记,时而拍照,时而向技术人员询问技术问题,时而频频点头……

  该套设备系统调试完毕后,即将装箱出口美国。这也标志着黄石中城公司开辟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

  中城公司的成功,成为了黄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缩影。

  过去三年,黄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节能减排,启动200多项技改,单位GDP能耗下降14.2%。一手抓科技创新,投入56亿元,开展320个重大科技创新,研发高新技术产品327个。

  2014年,黄石以壮士断腕的气魄,铁手关停367家“五小”企业,吹响了城市生态发展、工业绿色发展的号角,倒逼制造业加快转型发展。近年来,实施新冶钢焦化节能环保改造、大冶有色20万吨废杂铜加工、山力兴冶薄板80万吨冷轧及镀锌、日丰新型建材等项目,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防治水平;实施光谷东机械产业园、奥莱斯轮胎二期、美尔雅工业园、力特隆30万锭特纺、劲牌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2014年,荣获全国绿色转型发展区域试点市称号,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30余家企业与50多家省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每年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100多个,签订300多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先后实施200多个技改项目,改造关键设备60台(套),建成生产线30多条。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2.0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8%,排名全省第三。


  打造“五大基地”黄石产业布局拉开骨架


  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黄石人不但要敢干,还要会干。

  2015年4月27日,黄石召开“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大会。会上印发《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不但进一步理清了黄石制造的发展思路,更明确了未来5到10年黄石制造业的目标和任务。

  结合市情,黄石将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全国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全国生命健康及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基地”。

  围绕“五大基地”目标,《计划》以振兴黄石制造为主线,对产业进行分类,列出发展重点:要超常规发展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要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包括装备制造、智能模具、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产业;还要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推进制造业服务型转变、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

  随着黄石城市新区的开发,未来5到10年,黄石的产业布局在“振兴黄石制造”计划中也明确展示出来。

  按照部署,黄石将以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我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将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中、配套完善的产业布局。

  在这一布局之下,经过5年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超过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到2025年超过2000亿元。

  到2020年,全力打造包括黑色金属延伸产业、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3个千亿产业;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建材等3个500亿以上产业;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3个200亿以上产业。


  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振兴黄石制造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着黄石人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开放理念来谋划振兴黄石制造。

  黄石是湖北省重要的通信枢纽,是鄂东南宽带互联网中心节点。2014年以来,黄石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城区光网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光网覆盖率达到78%,光网覆盖家庭数达到54.38万户;WLAN公共运营热点(AP)7650个,实现人口密集场所的全覆盖。

  “互联网”带来的是产业革命的新机遇。黄石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引导企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传统产业通过“触网”向服务化转型升级。

  根据市经信委统计,今年我市新增17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组织15家企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搭建了制冷压缩机产业链协同平台、智能物流输送设备产业平台、服装版型数据库平台等多个产业链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兴业云平台”等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在重点行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分类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企业试点。

  截至目前,全市在冶金、建材、食品、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等行业建立了2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8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全国首批贯标企业。

  “要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工业战线必须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树立雄心。”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焕明说,黄石制造业发展必须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的方针,超常规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做优做强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为实现“十三五”工业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东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