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新跨越——会议典型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6-01-02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3522  返回上页

       勇挑重担 奋力赶超 

  2015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竞进争先的强劲势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而进、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招商引资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项目建设在强力推进下取得了新突破,与此同时区域发展在统筹推进下步伐加快。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推动超常规发展的起步之年,开发区明确提出“十三五”要“赶襄阳、超宜昌,奋力进入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这一大目标,高昂产业发展这一龙头,坚持把绿色发展这条主线贯穿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地把打造一流的软、硬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硬支撑和新引擎。明年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要按照全市平均增幅的2倍系数来努力,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50%,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高点起跳。(发言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荣绪俭) 

  聚焦发展 逆流勇进 

  今年大冶市在逆势中勇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15年大冶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6亿元(不含黄金山),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亿元,增长10%,全国百强排名从93位升至88位,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跃居第2位。下一步,大冶市将以创新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以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立市,以开放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共享发展提高群众获得感。全力争创大冶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211”目标,进入全国百强80位以内,在全省县域实现“四个率先”,即GDP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黄石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言人:大冶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修武) 

 

  稳中有进 克难攻坚 

  今年来,阳新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实现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努力构建跨越赶超大支撑;推进新区开发、城乡融合,不断改善宜居宜业大环境;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大决战;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切实凝聚共建共享大合力;提出机制创新、政策支持,着力破解资金短缺大难题。新的一年,阳新县将围绕“十三五”时期“奋力实现三个率先、六个翻番和六大提升,着力打造两区一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把“支持新港、融入新港、拥抱新港”作为阳新加快沿江开发、壮大县域经济的引爆点,把狠抓项目、扩大投资作为推动阳新跨越赶超的主攻点,把建好中心城区、打造美丽镇村作为着力点,把抓好精准扶贫、促进共建共享作为突破点,积极融入黄石阳新一体化发展,全力打好精准脱贫和奋进全省二十强攻坚战。 (发言人:阳新县委书记童金波) 

 

  把握大势 抢抓机遇 

  华新是中国水泥工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实践者,自从2013年在塔吉克斯坦第一家工厂投产,华新便迈出了国际化战略步伐的第一步。在如今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下行中,华新不退反进加快了国际化运营的步伐。今年12月,华新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水泥项目投资协议,并获得了尼泊尔政府批准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项目。未来,华新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10个海外工厂投产运行。与此同时,华新抓住城市废弃物安全处置和水泥企业转型的共同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推广,实施环保转型战略,“十三五”期间,华新计划形成3000万吨的环保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企业的环保转型。(发言人: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叶青) 

 

  应对下行 创新出彩 

  2015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形势十分严峻的一年,新冶钢竭力拓展市场,深挖内潜应对挑战,创新工作谋发展,今年1至10月,与特钢行业相比,36家特钢企业净利润排名,新冶钢排名第六,预计全年达3亿元,成绩弥足珍贵。新冶钢始终坚信,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根、发展之本。近年来新冶钢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夯实持续创新发展的基础,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三大调整”,即产品、市场、用户结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的不景气,有效规避市场的“红海”竞争,逐步走向“蓝海”博弈。另一方面,新冶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及生产工艺研究,开创了一批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特殊钢生产技术,多项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水平科研计划,科技创新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发言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国忠) 

 

  战略合作 技术创新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东贝集团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苦练内功,加快新产品开发,实现创新发展,同时对标一流,伺机而动、积极跻身于国际化竞争,产业经营实现了平稳、协调发展。面对国内行业需求回落,产能过剩的经营环境,东贝集团主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一是市场参与国际化,二是“研发走向国际化”,三是“人才引进国际化”。先后从巴西、德国、西班牙等国际知名公司聘请了30多位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到东贝任职高管,带来了新思维、新技术、新作风。近年来东贝集团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2015年销量规模得到快速增长,预计出口制冷压缩机502万台,同比增长17.8%。今年向欧盟、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巴西等申报了国际专利保护,为今后充分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保障。(发言人: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朱金明)

 

  政策扶持 茁壮成长 

  2015年,黄石沪士电子完成华为、中兴、烽火通讯、日立、IBM等十几家国际性大公司的认证,通过ISO140001、OHS18000、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研发并申报4项专利及应用新型技术,实现就业人数1100人。2016年预计完成大部分通讯客户的认证、研发并申报6项专利及实用新型技术、进行汽车电路板客户的认证工作、实现就业人数1500人。

  这样的成长,离不开黄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下,黄石沪士公司才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绩。在“十三五”期间,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将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大PCB生产集聚区,作为其中一分子,沪士电子将为黄石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硅谷贡献一份心力。(发言人:黄石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协理吴传林)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