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共商发展大计 共聚行业智慧 推动黄石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07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1804  返回上页

       5日、6日,2018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铜产业黄石高峰论坛会议召开,来自全国的232家铜加工企业、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齐聚黄石,共同探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为铜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铜产业聚集区,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近年来,黄石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推动铜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为龙头,50家铜冶炼及深加工企业的铜产业集群。去年,我市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902亿,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企业达36家。
  “黄石要以此为契机,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借力企业、行业、业内的学者、专家、企业家的集体智慧,努力获取这次峰会与年会的成果,在提质增效上、制度建设上、打造黄石千亿铜产业集群上花力气、求知识。”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跃说。
  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克说,此次国内60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黄石,对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先进企业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在产品研发上的经验,对企业有很多借鉴的内容。尤其是企业正在投资建设二期项目,通过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在铜加工行业中如何做精做优、把产品做好、把管理推向更高层次,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周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很多高校院所与企业更好地沟通了解,促进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铜产业大有可为
  据悉,我市计划到2020年,将铜及延伸加工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铜基电子材料、优质铜杆、铜合金棒材、特种电线电缆、漆包线等铜延伸加工产品,重点打造黄石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对此,不少专家和学者对于黄石加快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肯定,并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意见。
  武汉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高全杰说,黄石这边的产品,比如华中铜业的铜箔等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在后续延伸的一些高技术产品里面应用的也比较多。因此黄石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在可以应用的高技术铜产品上做文章,甚至能进入到一些引领性行业、热点行业里。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米绪军表示,黄石在铜加工产业发展上有很强的优势,从产业链到上下游延伸以及应用等方面比较全面,政府对于铜加工行业板块支持力度很大,也很有远见。黄石应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控制产品的稳定性,加大科技投入,特别在铜加工板块核心设计、高端应用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产业价值。
  “黄石铜产业底蕴深,但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铜的加工企业、聚集群体不是很多,产品规格、品种相比同等城市相对单薄。”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沈韶峰建议,我市铜产业未来要向超薄化、核心化方向发展,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引进封装、覆膜等相关配套企业,强化产业链,促进铜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强化产学研提升竞争力
  打造铜产业千亿产业集群,不仅需要硬件支持,还需要软件支撑。
  近年来,黄石借助产学研用等模式,以政府推动、企业搭台,引进研究院所,将高新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皆设有铜产业相关专业,并多次完成国家级课题研究。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等龙头企业专设铜产业研究院,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提升。东湖智力密集区内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与黄石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黄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陈跃介绍,湖北理工学院跟黄石金属非金属材料企业接触非常多,目前与大冶有色等企业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合作,也积累了一定的合作成果。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大幅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和地方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李周认为,通过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让高校研究的东西可以直接工程化,最终产业化,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使高校获取更多有用信息,来促进课题研究。此外,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使得材料研究设计由纯理论的研究,走向了与实际结合的道路,研究成果不会束之高阁,而是帮助企业更加注重环保、智能化等方面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国家铜加工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