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难事入手,每年调处各类矛盾1万余起,其中2016年全市共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大排查5209次,发现纠纷线索9827起,共调解各类纠纷9772件,调解成功9686件,调解成功率为99.11%,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并稳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市政法机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吃百家饭、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为群众解决各类疑难问题1735个,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9.2。
我市亮出的这张平安建设成绩单,是平安“黄石样本”建设的有力印证。
不留治安“死角”
“天眼”探头达7万个
平安建设为了什么?治天下者,以人为本。
在社会治安“夏季攻势”中,全市公安机关针对夏季治安特点,围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发起一场社会治安整治攻坚战,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同时加快“天网工程”建设,今年全市A类探头达4800个、B类探头达6.5万余个,使总量达到7万多个,不留治安“死角”,形成查控违法犯罪的“天眼”。
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做到了“命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赌毒必禁”,每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00余起、侵财案件3500余起,保持了连续7年多命案全破的纪录。
白天有“红袖章”
晚上有“黄马甲”
2015年以来,黄石以“人、地、事、物、单位、场所”等治安基础要素严密管控为目标,逐步建立起社区防控、街面巡控、单位自防、环城堵截、视频监控、高危人员监控、公共安全管控、特业管控、虚拟社会防控等“九张网”建设。
由“九张网”织成的“天罗地网”,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护航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黄石还大力推进群防群治,按照“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单位出资聘请保安人员、企业捐资组建巡逻队伍”的模式,推进“三队三员”建设,实现了白天有“红袖章”,晚上有“黄马甲”。
目前,全市共建立了751支6745人的治安专业巡逻队伍,各企事业单位聘用专业保安人员7000余人,有10.5万人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治活动中来。
从“小治安”到
“大平安”的嬗变
黄石为何有如此底气打造全省最平安城市?这源于近年来我市由“小治安”到“大平安”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遭遇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难点问题。面对“成长的烦恼”,市委、市政府多方寻求破解之策。
进一步强化综治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五百”活动,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平安理念逐渐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形成民富与民安“双赢”的发展态势,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先行样本。
目前,全市共建立调委会1628个,配置调解干部和调解员7926人,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核心引领、“三社联动”、辖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基层治理方式创新,引导居民自治,构建“熟人社区”的自治模式。
近年来,我市载誉累累,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综治优胜单位;荣获“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2016年法治考评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个个数据,见证着平安黄石建设的丰硕成果。
[来源:东楚晚报]
- 上一篇:黄石八进“外贸百强”
- 下一篇:黄石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功获省厅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