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抢抓机遇 筑牢工业强市基础

发布时间:2017-06-26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110  返回上页

hg1706735_副本.jpg

  核心提示:
  6月2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多极”协调发展,支持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建设成为区域性增长极。
  “多极”发展,对黄石来说,加快工业发展是提升黄石城市竞争力的根基。6月20日,市委书记马旭明调研工业发展时强调,工业强则黄石强,必须把工业强市作为黄石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市上下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在推进工业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形成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发展氛围。要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构建以工业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产业间相互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优势打造“五大基地”
  “斥资百亿,精心设计,将铜绿山打造成为国家遗址公园!”去年底,一则关于铜绿山的消息,获得海内外人士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后,集采、选、炼于一体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在黄石全面崛起,历史最高时期,黄石采掘业及其加工业生产总值占GDP总量的62%以上,“老工业基地”成了黄石对外最响亮的标签。
  依托资源优势,黄石建成了全国十大特种钢厂之一的湖北新冶钢、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
  乘势转型东风,黄石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等八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国家生命健康及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基地”。
  抓质量,黄石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布质量信用红黑榜,倒逼企业改进质量,建成13个质量强市示范点,先后夺得7项中国鲁班奖,2016年湖北百强企业中,黄石7家上榜,占比排名全省第二;壮品牌,黄石成功创建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累计创建湖北名牌产品87个。
  到“十二五”末,黄石工业经济持续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4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7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近600亿元,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6%。百亿产业达到6个,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能源三大产业实现规模倍增,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7个。

  黄石工业脉搏强劲跳动
  湖北新冶钢中棒材厂内,从高空走过红彤彤大型钢棒,热浪迎面。
  “这里是建成投产的优质特殊钢棒材生产厂。”厂内质量工程师刘盛明介绍,该厂年产圆钢棒材超过90万吨,产品合格率能够稳定在99.5%以上。在整个钢铁行业下行的行情之下,2016年,新冶钢的纯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盈利水平排进特钢行业前三名。
  这是黄石强劲跳动的工业脉搏升腾起的力量——
  黄石优势的骨干企业积攒出百年工业复兴梦的慷慨气势,东贝集团、劲牌公司、湖北新冶钢先后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劲牌、华新水泥被列为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美尔雅、大冶有色、美岛被列为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大冶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有机认证产品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振兴黄石制造”行动的发轫,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品迈向中高端成为黄石工业发展的有效引领,一大批“满天繁星”般的“小巨人”企业,依托广阔的产业园区平台——
  3月9日,上大模具材料、再创工贸、元康工贸、红凯工贸、国发模具5家企业与西塞山区政府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协议。这是该区模具材料园今年迎来的首批入驻企业,标志着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结合市情,我市通过着力打造“五大基地”,并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这是黄石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选择!
  在这一布局之下,黄石定下目标,经过5年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超过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到2025年超过2000亿元。

  “智造”驱动新兴产业崛起
  “我坚信公司投资黄石的决定,这将是一个被未来证明无比正确和明智的投资案!”2014年春天,台湾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PCB)企业的掌门人曾子章踏上黄石的大地,触景生情地如是说。
  当年3月17日,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0亿美元的欣兴电子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完成签约,正式落户开发区。对欣兴电子自身而言,“落子华中”是其走出企业中期发展战略里的最重要一步,而对黄石来说,这既是对黄石本身优势的一种肯定,也更加坚定了黄石建成全国第三大PCB生产集聚区的决心!
  梦想就在不远方!回望四年,从沪士电子到星河电路,从华纳国际到欣兴电子,开发区的PCB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华丽蜕变,一名默默无闻的奔跑者成长为华中区域最具竞争力的PCB产业领跑者。追梦不止,未来三至五年,黄石将PCB产业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之中,以沪士电子、欣兴电子、星河电路、华纳国际为依托,将形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是黄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例证,而逐步做大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见证着黄石工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富池医药化工园区,园区污水处理厂有序运行、应急围堰、雨污分流、填埋场等一应俱全。依托劲牌生物医药、华润三九黄石制药、远大飞云制药、威仕生物、燕舞药业、卫材药业等企业,黄石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工程,使之成为带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到2025年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提取制造基地、中部地区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食品千亿元产业集群。
  这就是“葡萄串”效应带来的利好,今年5月6日,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双方就煤炭中转、加油站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物流、商贸、旅游、会展……2016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70.01亿元,增长7.6%,对全市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转型发展振翅再腾飞
  6日,走进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板带车间,只见一张张紫红色的金属薄膜在流水线上加工,薄如蝉翼,色泽艳丽,公司项目办主任马先应自豪地说:“这是高氧韧铜,我们的高氧韧铜带坯在国内独家供应。”
  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这样的产品在华中铜业并非唯一,1至4月,华中铜业自主研发成功6类产品,合计实现产能340吨,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近年来,华中铜业将重心放在技改上,研发攻克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铜箔产品,随着高氧韧铜、高精度无氧铜带等产品的研发成功,产品创新已成为华中铜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华中铜业的涅槃重生正是黄石传统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实施300多个重点转型项目技改,投资600多亿元引导和支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形成了以“湖北新冶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劲牌酒业”为代表的在全国有影响的四种典型绿色发展模式。
  “湖北新冶钢”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动态化数字管理模式,在成本明细化的基础上,对能源资源消耗、市场订单需求、库存以及物料、产品成本等情况进行把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动态化管理。
  “华新水泥”模式,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模式,通过处置平台将城市垃圾、市政垃圾、水面漂浮物、工业废物等作为水泥窑的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华新水泥降低了原料成本,将“环保”打成王牌。
  “大冶有色”模式,矿产资源综合再利用模式。始终将循环经济落实在矿山、冶炼生产全过程,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再利用。
  “劲牌酒业”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通过营销创新,使劲牌营销网络遍布大江南北;通过技术创新,开创了我国酿酒行业机械化生产的历史先河。一瓶售价仅10元的“小方劲”,质量控制标准就达1591项,其中195项高于国家标准。这就是技术的魅力!
  今年4月,我市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按照国家要求,黄石今后将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加快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合作及“港城联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四个重点领域探索有效途径。
  可以预见,未来黄石工业发展空间将愈发宽广。(廖巍巍 张瑾)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