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加快棚户区改造 让居民“出棚进楼”

发布时间:2016-12-29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024  返回上页

      棚户区改造是一号民生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让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近年来,市大人及其常委会积极履职尽责,加强依法监督的力度和韧劲,有效推动了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家住黄石港区人民街片区的闻华树老人今年已83岁高龄,住了大半辈子棚户区的他,在耄耋之年搬进宽敞明亮的电梯房。闻大爷所住的人民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社区,房屋结构简陋,基础设施落后。为了让人民街的居民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我市人大代表积极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棚户区居民群众意见,提出《加快启动人民街旧城改造》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蔡冬华告诉记者,人民街的改造是当地居民盼望多年的愿望。2015年,人民街棚户区改造被纳入市政府“一号民心工程”,不到两个月时间,人民街片区1464户居民中有一大半圆了安居梦。

  黄石因矿建市、因厂设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模式留下近10万户棚户区居民。大多数棚户区与厂区、商业区相互交错,改造难度大,社会矛盾多。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深入一线,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向棚户区深入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棚改政策,提出多项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多次听取和审议棚户区改造工作报告,有力地推动了棚改工作。

  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金文也是一位市人大代表,在介绍我市棚改工作情况时他说,通过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建立了棚改项目库,通过征集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棚改专项贷款,共征集棚改专项资金230多亿元,有效地破解了棚改资金的难题,另外,我市坚持让利于民,先后制定出36份政策文件和操作规程,让政策最大化惠及市民。

  2015年,我市建立市级指挥机制,成立了由市长董卫民为指挥长、四大家领导任副指挥长的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依照协商搬迁原则,通过自改委征收、货币化安置、代筹代购代建房源、共有产权托底等一系列棚改“新政”,创新性开展大规模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为老百姓的“老城新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推动下,我市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平台+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黄石棚改新模式。2016年,我市棚改新申贷项目25个,已有22个项目通过审批或即将审批。截至11月底,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9909套(户),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0.5%;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20996套(户),完成277%;分配入住20466套(户),完成125%;开工棚户区改造19254套(户),完成101.33%;实现货币化安置13542套(户),完成109%;新增租赁补贴244户,完成128%。(殷婷)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