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水域有“蓝线” 防洪高标准 “高格调”规划让城市更具弹性

发布时间:2016-08-05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040  返回上页

      作为沿江城市,黄石因水而存、依水而兴,江河湖库,一片片水面让黄石充满了灵气和活力。然而,在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中,河湖库溪被污染,一片片水面慢慢消失。有人曾戏称,城市扩张到哪里,潭潭死水就会蔓延到哪里。

  就在刚刚结束的防汛抗灾工作中,各处湖泊发挥了分蓄洪水的重要作用,这得益于黄石近年来的治水成果,从更高层面的规划入手,及时编制并严格实施了一批专项规划,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落实到山水之间,让城市更具弹性。


  划定水域“蓝线” 

  一遇雨就成海,黄石曾有过这样的“城市病”。

  痛定思痛,2009年,《黄石市蓝线专项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蓝线规划》)开始编制,2012年2月通过市规委会评审,正式出台,黄石也成为湖北省内较早确定水域“蓝线”的城市。

  与其他规划不同,这是一个强制性保护规划,其对象也非常明确:“本规划所称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控制范围包括城市水体、湿地和为保护城市水体、湿地而必须进行控制的区域。”

  “蓝线”划定后,曾经有工业园区因项目规划找上门要通融,但该项目涉及到临湖、填湖问题,尽管湖面水域面积不大,仍然没有通过审批,最终只能另行选址。市规划局副局长胡正伟说:“该规划出台以来,我市划定了被保护的范围,并对范围内的水域、湿地等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和保护,成为了黄石一道不能触碰的生态之线。”

  磁湖就是“蓝线”划定后的受益者之一,随着《蓝线规划》的出台,磁湖的岸线被最终确定下来,线内的水域面积绝不能再碰触,并开始了沿湖景观带、亲水平台、草皮绿植等建设,让黄石这个城中湖,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究竟该不该在临水的区域周围留出空地和距离,曾经一度引发争议。“但经历过今年的洪水汛情后,临水区域周围的争议声变小了,大家都看到了在临水区留出距离的必要性。”市规划局局长晏勇说,给城市留白,其实也是给城市留下宜居的生长空间。


   提高防涝标准 

  针对黄石地区内涝渍水频繁的情况,市规划局联合市建委、市水利水产局等部门先后编制了多项相关的专项规划。

  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我市2010年完成《黄石市城市排渍专项规划(修订)(2010-2020)》,2012年完成《黄石市蓝线专项规划(2010-2020)》,2012年底完成《黄石市城市排水规划(2011—2020)(修编)》。

  2014年开始,市建委、市政公用局和排水管理处委托有关单位完成了黄石市排水管网的数据采集和普查工作,共完成了约800公里的现状排水管网普查工作,2015年7月完成了《黄石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技术规定》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2016年3月23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黄石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20)》。

  分析黄石城区内涝成因、现状及问题,市规划局结合城市特点,设计了防涝标准:应满足“设计暴雨下保证城市功能、罕遇暴雨下保证人身安全”的要求,相应的内涝登记应分别不大于轻微积水和轻微内涝。即产生20年一遇标准及以下暴雨时,城市主干道以上道路正常通车,车行道积水不超过15厘米,学校、医院、防洪防涝指挥部等敏感区,以及重要、特别重要地区主要出入口道路正常通车,车行道积水不超过15厘米,主要建筑物出入口不积水;其他小区积水水位低于建筑物出入口,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产生威胁等。

  白纸黑字上的设计与承诺,通过了数年时间的努力,经历今年7月暴雨的检验,黄石兑现了城市不看海的承诺。


  设计综合管廊 

  更令人欣喜的是,市规划部门已于近期出台了《黄石市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这则《规划》将为城市设计出更安全、方便的未来。

  “综合管廊(也称作共同沟或综合管沟)是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胡正伟介绍,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村及上海世博园对开发地下空间的极大重视,综合管廊作为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利器。与传统的管线敷设方式相比,综合管廊有较多优点,比如消除“马路拉链”现象,改善城市交通,节约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安全等。从功能上来讲,主要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电缆管沟。

  胡正伟说,黄石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布局分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个部分,其中新区建设规划重点在大冶湖核心区,因为核心区既是建设的热点和重点,且没有现状管线改造的问题,到规划期末总计建设干线综合管廊23条,长度47.83公里等,总投资31.72亿元。旧城改造部分力争在2030年前共改造建成综合管廊共10条,总长度29.3千米。

  晏勇表示,今后将以更科学的理念来设计城市规划,更注重保护城市的天然属性、尊重自然的理念,让水流自然地流淌,花草树木欢快地生长,让城市的发展少些戾气粗暴,多些对自然的尊重与包容,让城市变得更加有弹性,朝着更健康、生态、宜居之城迈进。(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