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实施,市政协从5月份起,围绕“坚持生态立市,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黄石”,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21日,市政协召开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十五次常委会议。会上,12位政协委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加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
黄荆国: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当前最迫切任务是加强我市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建议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推进绿色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做优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生态产业,做强临港产业;控制生态破坏,推进重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强全市不达标河流、湖泊执法监管;修复沿岸生态,对城区和港区之外的长江岸线,还岸于民、还绿于民、还水于民;统筹岸线管理,制定最严格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考核问责,防止非法码头反弹,依法注销关停矿山许可证,对沿岸15公里范围内工厂严格做到零污染排放,加大“五城同创”考核力度。
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童玲:依托铁山治理模式,加快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建议实施“三大”矿山修复治理工程,着力助推“五边三化”;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矿山企业要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将绿色矿山理念贯穿于开发利用全过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矿山修复治理长效机制;多措并举筹集矿山修复治理资金,完善市、县两级专项资金,继续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立政府投资相关项目与矿山修复治理项目叠加实施的投资机制。
加快富河两岸绿化建设
黄锡钢:在加强网湖湿地保护时,建议要落实总体规划,尽快划定水源涵养区,实行统一执法,形成高压执法态势常态化,理顺管理机构,解决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问题,提升湿地地位,争创国家级湿地,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要加快富河两岸绿化建设,需要制定富河两岸绿化专业性详规,实施堤路结合工程,带动两岸堤防绿化,实施林业绿化示范工程和景观带工程。
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工业
刘凤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我市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然选择,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重要抓手。建议要优化布局,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污染治理集中化处理;创新驱动,建设特钢产业循环链、铜产业循环链、新型建材产业循环链、清洁能源产业循环链、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循环链;生态倒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投融资机制,开展绿色市场化交易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提升生态文明执法能力,培育黄石特色的绿色工业文化。
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
於波:绿色流通在我市刚刚起步,循环流通体系还未形成,建议要转变观念,树立绿色流通理念,组织重点流通企业开展集中统一行动,通过示范企业带动引领全市流通领域的绿色流通工作;严格标准,推进“绿色商场”创建,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发展绿色物流,推动流通企业绿色发展;重点突破,促进绿色采购与销售,引导绿色消费,完善绿色回收,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优化环境,适时出台绿色流通发展规划,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流通领域节能减排政策,建立促进绿色流通发展长效机制。
保护治理农业土壤
胡志国:要树立“耕作层也是资源”的理念,着力防治污染,科学划分功能区,切实保护耕作层,加大土壤质量保护与治理;要因地制宜,扩大“三品一标”产品规模,引导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品牌化经营,对发展品牌农业区域实行休耕治理,科学合理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进度,改善土壤、水体、空气质量,建立农产品产供销诚信系统,加大力度建设有机农业发展体系。
生态保护规划先行
张亚洲:生态保护,规划先行。建议要建立“多规合一”的工作协调机制,建成市政府协调的规划决策机制,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互相协调与衔接;建立高效和强有力的规划执行体制,强化规划权威性维护规划严肃性,提升规划精细化管理水平;抓紧对我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补偿等重大问题的规划研究与制定,为建设美丽黄石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毛鹏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议我市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严格保护山体水体;推进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实施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外围防洪排涝体系的衔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加快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城市海绵体;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绿地建设,实施自然生态涵养修复;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尽快补齐管网建设短板
严定方:城镇污水处理成效,事关水环境改善的成败。建议要尽快补齐管网建设短板,抓好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确保铁山、下陆污水2017年接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由点及面,循序推进;多措并举实施提标升级,解决好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问题,实施源头控制,在全市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避免造成次生灾害,探索中水回收利用方式;尽快启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培育绿色生态文化
佘卉玲:我们要弘扬绿色生态理念,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绿色生活行为;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完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进程;加强政策引导,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增进公众环境守法意识,加强绿色生活信息发布;创新宣传教育,营造生活方式绿色化良好氛围。
推行绿色建筑构建人居环境
罗光彩:建议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地方立法,争取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坚持项目示范,打造绿色典型;强化执法监管,完善新建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制度,推进政策落实;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推广应用,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管理政策文件,推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钟剑雄:首先要建立绿色发展领导机制,高位推动,建立“党政同责”责任制,齐抓绿色生态发展;建立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强化和增加绿色发展指标,提高生态环保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绿色发展的专家咨询机制,成立绿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听取专家咨询意见纳入政府决策的重要环节;建立绿色发展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和金融信贷参与绿色生态项目投资;建立绿色发展的创建机制,推动现有创建活动规范化、长效化;建立绿色发展改革推进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李雯)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寻找正宗黄石话 档案部门将建数据库
- 下一篇:黄石项目建设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