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自黄石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目前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较好,达到序时进度,初步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黄石模式”。截至目前,我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绿色设计产品7个、绿色工业园区1个;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我市连续两年制定印发《黄石市“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等五大方面提出54项重点任务、59项具体指标、50项任务清单、17项配套项目。创新性提出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钢铁行业“自产自消”、铬盐生产行业“干法解毒”等“黄石无废模式”,获得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认可。
发布《黄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传统产业技改提质、转型发展。其中,大冶有色投入7.8亿元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煤耗等用能指标下降20%,含砷废渣产量下降80%以上,年增效超过1.2亿元;大冶特钢投入3.5亿元建设含铁含锌固废转底炉,年处理固废20万吨,实现含铁含锌固废零排放的同时,年产值达到1.1亿元。开展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提出40项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方案,推动水泥行业提质增效。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大冶市投资2069万元开展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2023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7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生活垃圾全域焚烧零填埋。
我市还加快构建“无废城市”保障体系,制定《黄石市钢铁冶炼行业、印制电路板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等,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固废治理领域,培育了大江环科、荆冶湘、楚鑫再生资源等一批龙头企业。(记者 廖巍巍)
- 上一篇: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 下一篇:开发区·铁山区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