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地制宜,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街道、片区联合党委、村“两委”合作,利用村党支部政治和组织优势,领办创办一批“产业型、区域型、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在乌龙泉、法泗、山坡、舒安、湖泗等街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
二是整合资源,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依托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或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体现“一站”多用、“一站”多能,让村民不出村、享受一站式服务,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在山坡等街道新建乡村振兴服务站5个,结合深化共同缔造,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和部署,积极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试点3家。
三是村社共建,培育壮大基层供销社。发挥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和村“两委”的政治组织优势,突出村“两委”的引领地位,以“村社共建”形式推进富民强村,夯实服务乡村振兴之“根”。创办一村一品为特色的村级基层社1家。
四是发挥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构建具有江夏供销特色的耕、种、管、收、烘、加、储、销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供销社大数据平台,发展供销服务联盟,建强服务乡村振兴之“肌”。
五是加强合作,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以金口街西湖村武汉大诚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建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1家。搭建生产合作平台、供销合作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破解“地怎么种”、“农产品怎么卖”、“资金怎么筹”的问题。
六是扛起责任,发挥好农资稳价保供的主力军作用。江夏区供销社依托农资配送平台,做好全区化肥储备和农资保供的后备仓。截至目前,对农资经营网点提质扩面,完成储备化肥2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76%。
七是构建网络,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以区供销社电商平台为依托,建设集配中心、产地仓库等,通过冷藏、加工等手段,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畅通服务乡村之“脉”。
来源:江夏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