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发疫情、洪灾困扰着农业企业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消费扶贫如春风般引领着企业乘风破浪,楚丰农业作为弄潮儿,在消费扶贫浪潮中奋勇前行。截至12月底,公司实现5462万元销售额,达到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最好历史水平,迎来了消费扶贫的春天。
“832平台”打开销售局面
国家部委联合搭建的“832平台”,为各级财政预算单位采购农产品提供了便捷通道。截至12月底,恩施市在“832平台”有161家活跃供应商2765个产品注册上架,销售总额20590.01万元,排名全州第一,有力地促动了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对此,楚丰农业深有感触。
“感谢832平台给我们带来了转机,这是公司今年最大的政策红利。”楚丰农业公司董事长曹道波自豪地说。
回顾年初,恩施州争取到“832平台”绿色通道,楚丰农业免费快捷入驻“832平台”,成为恩施州第一批入驻商家,抢得先机。上线4类41款扶贫产品,并引进了6名电商人才,组建电商运营团队,在网络直播、产品宣传、网上接单、平台运营、售后服务、技术支撑等方面有了坚实的运营保障。
为解决大米物流费过高、时速性不强等问题,楚丰农业在武汉设置前置仓,2天左右即可到达全国,降低了运费、缩短了运输时间。
为答谢“832平台”的重点客户,曹道波驱车千万里,亲自上门献上锦旗表达谢意。
截至目前,公司仅在“832平台”就完成了2525.39万元的销售订单,其中:大米系列产品2298.1万元 ,代购代销的菜籽油、面条、腊肉、蜂蜜、茶叶、小杂粮等农产品227.29万元。
广辟渠道深挖线下销售
为进一步拓宽扶贫产品线下销售渠道,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问题,公司打通了“生产—流通—销售”渠道,推行“委托加工生产”“企商供采直联”“基地+贫困户”等多种联动模式,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让本地的菜籽油、面条、腊肉、蜂蜜、茶叶、香菇、小杂粮等农产品进入公司线下销售特供渠道,由商贸渠道统一发货、配送给商超、专营店、学校、饭店,直接帮助贫困户销售扶贫产品,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利用东西部协作大好政策,在杭州组建4人销售团队,积极与食品企业、农业企业沟通对接,成功与浙江省农业发展集团签约;同时,在武汉建立了7个消费扶贫馆,积极争取省直及武汉市直部门利用职工福利、食堂采购恩施农产品;加强与中国石化这样的黄金客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对接,畅通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渠道,确保恩施扶贫产品卖得快、卖得好。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320多家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牧业市场主体、食品商贸企业等进行了产销对接和洽谈,签订了2021年农产品采购意向合同近5000万元。
产业升级巩固扶贫成果
自2018年以来,楚丰农业在恩施市盛家坝乡建立了发展3500亩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其中有机水稻1000亩、绿色食品水稻2000亩、硒稻谷标准化示范区基地500亩。通过创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稻已成为该乡重点扶贫产业。公司通过发展硒稻谷种植及加工,形成了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2020年12月10日,楚丰农业承建的“硒稻谷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通过州市场监管局评估验收,历时两年半建设完成了硒稻谷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公司打造了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和“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水稻产业体系,全力带动贫困户参与消费扶贫,实现了增收脱贫。公司通过水稻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稻谷收购、临时性及季节性务工等多种扶贫形式,辐射带动了该镇300余户(其中贫困户200户),2020年人均增收1200余元。
楚丰农业享受国家大好政策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取得了骄人成绩。楚丰农业作为全市消费扶贫企业的缩影,为恩施市乃至全州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恩施州社